我叫唐光明,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男护士,1月23日,我和同事韩振中接上级指派,奔医院。

唐光明生活照

当医院后,我们很快被安排在一周前临时组建的一个病区工作,医院程芳护士长担任病区护士长,病区护士主医院各个专业,ICU护士较少。

从护士长及各位护士老师的眼神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线医护人员的疲惫,比我们想象中的更苦、更累。由于我和韩振中都是男护士,又都是ICU护士出身,我们被分到重症护理组,并都担任了护理组长。

这是一张护士排班表,述说着其中的不易,但每一个支援护士的加入,都让大家感受到了温暖,也看到了希望。

除夕当天7:30,我和韩振中准时到达病房,花了半小时时间“全副武装”后,分别到自己所负责的区域。然而,现场的情况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糟糕。这个一周前由普通病房改造而成的ICU病区,条件非常简陋,急救物资器械异常匮乏,很多流程都还没来得及规范。我上的是早上8点到下午5点的班,一个班有6名护士,平均一个护士要分管4~5个重症病人,我们这个区有30名护理人员,其中绝大部分护理人员还没有ICU工作的经验。

韩医院的工作照片。总台央视记者拍摄

第一天上班,我所分管的区域病人情况让人揪心,尽管病人都插上了呼吸机,但呼吸机的参数设置非常高,治疗的难度可想而知,满场的机器报警让人的精神高度紧张,但又必须时刻保持清醒,需要准确快速去处理。由于病人的治疗量大,在处理各种临时医嘱的同时还兼顾病人的生活护理,给病人翻身等事往往都是一个人完成,因为大家都在忙,这样的强度我们男护士都觉得吃不消,更何况女护士呢。我一个班下来,衣服裤子湿了干、干了湿,第一天下班后我痛痛快快喝了近毫升的水。

我的同事韩振中在另一个区,他一下午都在抢救病人,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整个人都累虚脱了。我们五点下班后,到食堂吃了个盒饭就回宾馆躺下了,尽管累得话都不想说,可当晚6时,当他接到护士长需要加班的通知后,二话不说立马起床迅速赶往病房值班,直至第二天凌晨才回来。

大年初一,护士长体贴地安排了休息。我们利用上午休息时间,在宾馆琢磨着,看病区哪些地方可以优化,列了一个优化小清单。下午我俩又到病区去,调试监护仪和中央监护站,最终把各个监护仪的信息导到了中央监护站,这样医生和护士不需要跑到病房查看病人的生命体征,大大减少了“暴露”的机会。

正月初二,我俩上中班,利用上班前的时间,整理病房、规范各种用物,希望大家能尽快磨合,进入一个比较规范的流程。我们从15:00接班后,一直忙到22:00,一直在抢救病人,晚饭都来不及吃,在抢救过程中,我不小心被玻璃瓶划伤了手,直到从病房走出后才感觉疼。等我俩走出病房时,已是第二天清晨了,人感觉非常疲惫。

对我们来讲,这72个小时,脑子里根本没有过年、年夜饭、团圆等词语。

我们只想协助医生完成每一项治疗,护理好每一个病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深信

光明即将到来

所有人都会伴着凯歌

平安回家

来源

三峡日报记者

袁雪梅通讯员

韩毅刘琼编辑

静怡、孙红亚致敬最美逆行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dlht.com/zcmbzz/13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