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核的这些环节、维度上,其实可以做一些调整,但是在调整的过程中,大部分的人一定会绕不开这几个考核的维度,比如说续班率、满班率等,这两个考核纬度应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在你看来,它们的权重是不是也会定期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一个机构发展的历程,比如对于新东方而言,其实最开始都没有续班率、满班率这些考核,那么我们有的其实就是打分考核。那么打分直接就衡量了一个学生对老师是否喜爱。对于打分,我们把它进一步的再往后去延伸的话,我们就会延伸出来一个老师的个人创收,个人的带生量,带班量这样的考核。

再进一步发展,其实就有续班和满班,具体来看,其实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两者的权重还不一样。那么在最开始一个机构的整体续班率不足够高的时候,其实建议我们应该是把续班率做高,先确保老师的教学水平达到每一个学员基本的满意度。

接下来进入了一个业务扩展期或者说扩张阶段的时候,我们其实就需要把满班奖的相关比例调高,这样一来的话,相当于对于老师来说有两个薪酬驱动的杠杆,作为老师,在任何一方面发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收益,两方面都能做的好的老师,那么他得到的利益是最大化的。

但是在进入第三阶段以后,其实我们就开始慢慢的要对整个的这种业务发展进行一定的控制,控制以后就要把满班奖和续班奖两者结合起来考虑,比如说就做二维或者三维的这种矩阵式的考核。

而在过了这一个阶段以后,其实就相当于是我们的整个业务流程发展的非常具有系统性了,比如说我们的老师可能甚至他的服务营销的职能都变弱了,因为相关配套的服务人员力量发展起来以后,对于老师事实上的这种绩效浮动的比例还可以再缩减一点。

所以其实它不同阶段考核的内容不完全一样,比如说现在其实也有很多机构会提出说我们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dlht.com/zcmbhl/14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