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知识目标: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主要作用。

能力目标:

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

本节教材内容包括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测定食物中的能量以及资料分析、探究活动及进一步探究等学生活动。

针对本节教材内容相对比较简单,知识比较条理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资料分析、查阅图表、自学课本、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然后通过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真正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提问的权力以及学习、认知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对于探究活动,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其测定的数量并不准确。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应注意首先是定性(有无能量),第二才是定量(有多少能量),这样就能发挥探究活动的作用,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人体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小组合作,先学后教

教学用具

希沃课件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器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早(午)餐吃的食物并说出它们来自哪些生物,使学生认同我们的食物主要来自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探究一:食物的营养物质

1、资料分析(结合P38表)

讨论题:

(1)、你们组所确定的1-2种常吃的食物中各含有那些营养物质?

(2)、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是否相同?数量呢?给你的启示是什么?(3)、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所含物质有什么关系?

(4)、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归根结底来源于什么?

2、总结:营养物质的种类

3、探究糖类、脂肪、蛋白质

(1)引导自学:带着以下问题看书:

A.属于糖类的物质有哪些?糖类在人体中的作用?含糖类较多的食物有哪些?

B.脂肪在人体中的作用?含脂肪较多的食物有哪些?

C.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有哪些?

(2)分享收获: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并给与鼓励性评价。

(3)知识梳理:(多媒体出示)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和分布:

重点注意糖类作为主要供能物质,脂肪为备用能源物质,以及蛋白质的作用。

探究二:水、无机盐

1、指导探究:仔细阅读课本22--23页“水和无机盐”的内容,明确以下问题:

a、水的重要作用。

b、几种无机盐缺乏时的症状及食物来源。

2、以看病方式,学习无机盐知识(我来当医生):

病例一:小憨憨今年4岁了,妈妈总是感觉他的胸骨特别的突出,害怕他有什么病,医院进行了一次检查……

提示:含钙的无机盐缺乏症: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病例二:小芳最近不爱吃饭,并且有些贫血,常常感到浑身无力……提示:含磷的无机盐缺乏症: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

病例三:小刚经常感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

提示:缺乏症: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等)。

病例四:

提示:含碘的无机盐缺乏症: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呆小症)

病例五:小明最近感到自己吃什么都没有味道,就好像失去了味觉一样……提示:含锌的无机盐(微量)缺乏症: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探究三:维生素

1、阅读书本P23的故事,想一想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反映了当时的船员缺乏维生素c引起了坏血病。

2、指导探究:仔细阅读课本23-24页“维生素”的内容,明确以下问题:

a、维生素的重要作用。

b、几种维生素缺乏时的症状及食物来源。

(结合常见食物图片学习各类维生素的主要功能、缺乏症状及相应食物来源,并列表比较,指导学生完成P24页表2相关内容)

3、临床诊断:

4、简记维生素及缺乏症状歌谣:夜盲A脚气B坏血C佝偻D

探究四: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1、引导探究:(多媒体出示)

(1)、该实验通过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2)、温度计的作用是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和教材的提示,你们认为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统计哪些实验数据?

2、实施计划,课堂演示,收集数据

3、交流与完善:引导学生交流本组的探究方案,相互指出存在的不足,教师点拨评价,并讨论以下问题

(1)、测定的数据和第38-39附表的数据有差别吗?原因?

(2)、你们测定的数据和其他小组的数据相同吗?原因?

(3)、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结果可靠吗?应当怎么做?

总结和练习

利用希沃课堂活动(营养物质与其功能配对)进行总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dlht.com/zcmbyy/11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