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症状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41222/4541952.html

浙江省名中医自拟消瘿汤治疗甲状腺腺瘤

疗效十分理想

甲状腺腺瘤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由于其有癌变的危险(癌变率可高达10%),且有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可能(发生率约为20%),故目前手术切除为本病常规治疗方法。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王绪鳌教授长期从事肿瘤的中医诊疗和科研工作,对甲状腺肿瘤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

王绪鳌教授从70年代初便开始探索甲状腺腺瘤的非手术疗法,他在继承先贤理论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自拟消瘿汤,并灵活运用于临床30余年,疗效满意。

王绪鳌教授认为甲状腺腺瘤的诊断需十分明确,临床除基本的甲状腺触诊外,还应参考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B超和同位素扫描结果。王教授指出,在使用消瘿汤时有一定的适应症:

①甲状腺触诊边缘应光滑,能随吞咽上下活动,质地柔韧;

②B超检查表现为肿块包膜完整,边界清楚,肿块小于5.0cm×5.0cm;

③病程1年以内,肿块生长缓慢;

④肿块发生囊性变、出血者;

⑤甲状腺功能正常;

⑥同位素扫描为温结节。

大多数患者在服用消瘿汤1~2周即可见效,肿块开始缩小,病程短者可在1个月内获愈。若服用本方3个月未见疗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本病属中医“五瘿”(气瘿、肉瘿、筋瘿、血瘿、石瘿)之肉瘿范畴。

1、病机多责之痰、气、瘀

肝主疏泄,主司人体气机之畅达。肝经上贯膈,循颈部喉咙后,上入颃嗓,连目系。颈瘿部正是肝经循行之处,肝经气滞可内结于此。肝旺侮土,脾失健运,不能化生精微而内生湿痰之邪,随经络而行,留注于结喉,痰邪与所滞之气相互搏结,而致气滞痰凝之证。

古人则认为肉瘿与脾关系甚密,如吴谦《医宗金鉴》日:“脾主肌肉,郁结伤脾,肌肉浅薄,土气不行,逆于肉里,致生肉瘿。”

王教授认为,肉瘿之所以责之于脾,乃因湿痰之邪因脾而生,而“痰凝”实为肉瘿之主要病机。

此外,气滞痰凝日久则必见血行不畅而成瘀,痰瘀交结,易使瘿肿趋于坚硬。故正如《外科正宗·瘿瘤论》所云:“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气滞、痰凝、瘀血是形成肉瘿的三要素。

2、灵活运用消瘿汤

消瘿汤药物组成:海藻、昆布、象贝、天葵子、八月札各10g,浮海石、玄参各12g,当归、川芎、乌药各6g。

方中海藻、昆布、天葵子、象贝、浮海石皆为化痰软坚之品,为治疗瘿瘤之要药;玄参滋阴降火解毒;当归养血活血;川芎为血中气药,又可引诸药上行;八月札、乌药疏肝理气。

临证若见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等阴虚征象者酌加北沙参、生地、石斛等;

情志抑郁、心烦易怒、胸胁胀满者加柴胡、郁金、合欢皮、玫瑰花等;

肝郁化火者加丹皮、栀子;

腺瘤囊内出血伴感染者,局部压痛明显,加银花、连翘、忍冬藤、仙鹤草之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品;

病程日久,肿块质硬者加炮山甲、皂角刺、丹参等以加重活血化瘀之力。

辨证时应根据肿块的软硬及病程的长短、舌苔脉象的变化,来区分痰瘀的侧重。

肿块小、质软,病程短,舌淡、苔白腻,脉滑细,则痰多瘀少,治以理气化痰散结为主;

质硬,病程长,舌红有瘀斑或见舌下青紫,脉弦涩,则为痰瘀互结,治以行气化痰消瘀为主。

病案举例

徐某,女,33岁。大学教师。年10月初诊。患者于2周前体检时发现颈前右侧肿块,甲状腺B超示:右侧甲状腺肿块,约3.0*3.5cm,低回声,边界清楚,包膜完整。

血清学检查:T3、T4、TSH、FT3、FT4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患者无明显不适,未经治疗。

刻诊:颈前肿块,圆形,按之硬韧,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随吞咽上下活动,夜寐多梦,胃纳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腻,脉弦滑,诊断为甲状腺瘤(肉瘿),症属气滞痰凝,治拟理气化痰,软坚散结。

消瘿汤加味,中药十四剂后二诊:肿块明显缩小。

上方调整后,中药二十一剂后三诊:颈前肿块基本消失,继续服药调理,以资巩固,随访至今尚未复发。

不论病人再多,病情再复杂,王绪鳌教授都会一如既往的认真,丝毫没有不耐烦的情绪。如何让病人在对抗病魔的过程中更有信心,王绪鳌教授表示,只有扎实的医学基本功和良好的医德,把患者当朋友,让患者有康复的信心,才能病人病情控制的更好。

王绪鳌

中医学教授、主任中医师,浙江省卫生厅前副厅长。中华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肿瘤专业委员会顾问、浙江省抗癌协会顾问、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中医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中医肿瘤研究近40年,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尤擅长治疗肺、肝、胃、肠、乳房、鼻咽等癌及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对甲状腺癌、子宫肌瘤、乳腺肿瘤等采用非手术治疗,疗效明显,深受欢迎。

曾先后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医学科技二、三等奖。

门诊时间:隔周一上午

预约—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dlht.com/zcmbyy/1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