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简答规范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789682.html
戳这里,加 子代小鼠的线粒体几乎完全来自亲代的雌鼠
五、遗传分子基础
1、答案: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磷酸、含氮碱基(A、U、C、G)。
2、答案:前者含脱氧核糖,后者含核糖。
3、答案:T//A替换成C//G(或A//T替换成G//C)。变式1:A替换成G。
4、答案: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的代谢,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5、答案: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六、变异育种进化
1、答案:基因突变导致mRNA上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翻译提前终止;或者是基因中碱基对发生较大数量的缺失,导致转录出的mRNA明显短于原mRNA。
变式1:由于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mRNA上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翻译提前终止。
2、答案:①母本在减数分裂间期发生基因突变,形成含a基因的卵细胞;②母本在减数分裂时,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形成不含A基因的卵细胞。(说明:常用第一个原因解释)
3、答案:将位于两个亲本中的矮秆基因和抗锈病基因集中在F1代。
4、答案:两个群体无法产生后代,即已出现生殖隔离,无法进行基因交流。
变式1:两种西瓜的杂交后代三倍体西瓜不可育,即已出现生殖隔离,无法进行基因交流。
5、答案: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不同的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后,由于食物差异所造成的选择不同,导致两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两种群的基因库差异明显,最终形成生殖隔离。
6、答案:经杀虫剂的选择作用,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升高。
七、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答案:神经—体液调节。变式1:神经调节。
2、答案: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小于细胞外的葡萄糖浓度。
3、答案: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甲状腺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进而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变式1: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对下丘脑、垂体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甲状腺发育(增生)。
4、答案:突触。
变式1: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变式2:电信号→化学信号。变式3:化学信号→电信号。
5、答案:监控与清除。
变式1:防卫。变式2:监控与清除、防卫。变式3:防卫、监控与清除。
6、答案:抗流感病毒的抗体。
变式1:特异性受体。变式2:胰岛素受体/乙酰胆碱受体。变式3:糖蛋白。
7、答案:高;在饥饿时,由于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在进食后正好相反。(注意,在此题中,血糖浓度变化是原因,激素变化是结果,必须在同一前提下提及两种激素,才能算出比值)
8、答案: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增加后,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9、答案:激素D长期偏高,抑制T淋巴细胞合成和释放淋巴因子,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受阻,抗体合成受阻,降低体液免疫的水平。
八、植物激素与实验设计
1、答案:向右弯曲生长;不生长不弯曲;直立生长。(说明:注意答出“生长情况”+“弯曲情况”两个点)
2、答案:在浓度8-16ppm之间,配制一系列更小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分别测定各组的根平均长度,根平均长度最长的一组对应的浓度为最适浓度。变式1:12ppm。
3、答案:(1)A、缺少空白对照组。应增添一组正常海水。B、没有控制无关变量。各组刺激强度应相同。
(2)样本量太少。应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若干,随机平均分为三组。
(3)温度条件不合适。应放入37℃恒温水浴中。
(4)缺少步骤。在搬进纸盒之前应对植物进行饥饿处理。
4、答案:防止内源生长素这一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变式1:作为对照,排除基因表达载体其他部分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干扰。
变式2:排除基因表达载体其他部分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干扰。
5、答案:摸索实验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因盲目实验造成的浪费。
6、答案:①编号为甲、乙,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②等量且适量的提取液X,等量的蒸馏水③相同且适宜的。若甲乙两组大鼠血糖浓度都不变,则提取液X对降低血糖无明显效果;若甲组大鼠血糖浓度降低,乙组大鼠血糖浓度不变,则提取液X对降低血糖有显著效果。
变式1:甲组大鼠血糖浓度降低,乙组大鼠血糖浓度不变,说明提取液X对降低血糖有显著效果。
7、答案:胰岛素能降低血糖,小鼠肌肉细胞因葡萄糖供应减少,能量供应不足,机体活动减少;脑细胞因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性障碍,从而昏迷。
变式1: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加速有氧呼吸(或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耗氧量;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增加活动量。
8、答案:刺激电表B与骨骼肌间传出神经,观察电表A、B指针变化与骨骼肌收缩情况。电表B有指针变化,骨骼肌收缩,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双向传导;电表A无指针变化,骨骼肌收缩,证明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
9、答案:排除41℃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引起的
九、生态与环境
1、答案:A等好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消耗大量溶解氧;同时藻类减少,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减少,河流溶解氧减少。
2、答案:KK/2;K/2至K之间K/2。
3、答案:白杨等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速率与所有生物呼吸作用、分解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速率大致相等。(若题目强调能量则从能量角度分析)
4、答案:(若为两个空)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若为四个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流向第二营养级、未利用。
变式1: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第二营养级、流向分解者。
变式2: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未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5、答案:桑树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鱼饵中被利用了的化学能。
6、答案: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7、答案: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下一个营养级只能获得上一营养级10~20%的同化能量。
8、答案: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十、生物技术实践
1、答案: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2、答案:在达到消毒目的的同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
3、答案:为细胞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4、答案:尿素;其他两组都含有NH4NO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用NH4NO3,不能起到筛选作用。
十一、基因工程
1、答案:PP1。
2、答案:鉴定和筛选出含Bt基因的植物细胞。
3、答案:同种限制酶htPA基因的表达载体。
4、答案:抗原—抗体杂交杂交带。变式1:DNA分子杂交。变式2:DNA-mRNA分子杂交。
变式3:抗原—抗体杂交,(当题目要写两个时,就多写一个DNA-mRNA分子杂交)。
变式4:htPA蛋白。变式5:出现抗玉米螟的性状。
5、答案:抗虫接种实验——让害虫吞食转基因棉花叶子,观察害虫的存活状况。
十二、其他现代生物技术
1、答案:动物细胞融合有随机性,且融合率不到%。
2、答案: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
变式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
3、答案: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进而减轻环境污染。
我就知道你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dlht.com/zcmbzz/10643.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学生期末复习资料预防医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