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户中学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要点苏科版
1.生物圈中的人正常进行生命活动,必须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人体的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需要营养物质和氧,并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这些物质的运输主要依靠人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心脏好象一个泵,使血液不停地在血管流动。脉搏和血压都与心脏的收缩和血液在动脉血管流动有关。
3.血管是人体运输物质和氧的管道。人体内有3种血管,各种血管具有与它们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管壁特点
管壁厚,
弹性大
管壁薄,
弹性小
管壁极薄,
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血流速度
快
慢
最慢
功能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到心脏
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
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能出现脉搏现象的是动脉)
分布在身体较浅的部位(“青筋就属于静脉”,是输液时针扎入的血管)或较深的部位
数量多,
分布广
4.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央偏左的下方,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泵”。在两肺之间,大小与本人的拳头大小相近.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正常人的脉搏与心率基本一致。约为75次/分,正常变动范围每分钟60~次。经常锻炼身体的人,心率要低一些.衡量一个人心脏工作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心输出量的多少。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能促使心肌发达,增强心脏功能。饮酒对心脏和血管有害。
6..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是血液。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涂片,可知道,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数量较少的是白细胞,用光镜观察不到的是_血小板。各种血细胞具有的功能也不同。正常人血液里的血细胞的数量也比较稳定,医院里通常根据血常规化验单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依据。
血液由血浆(含量最多)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水(含量最多)+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正常人血液里的血细胞的数量也比较稳定,医院里通常根据血常规化验单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依据。
项目
特点
功能与作用
测定值
正常值
诊断
RBC(红细胞)
中薄边厚的圆饼状,成熟的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
含血红蛋白,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小于
成年男子约为5.00×个/L成年女子约为4.2×个/L
贫血(红细胞偏少)
WBC(白细胞)
呈圆球状,有核,数量较少
个休较大
吞噬病原体,起到防御保护的作用
大于
5×个~10×个/L
炎症或白血病
PLT(血小板)
不规则,无核体积最小
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小于
×个~×个/L
不能
止血
凝血
Hb(血红蛋白)
呈红色
是含铁的蛋白质,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小于
男子为~g/L女子为~g/L
贫血
6.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患贫血症的人,需要在食物中增加的营养成分是铁和蛋白质(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
7.久居高原的人的血液中比在平原中生活的人高的是红细胞。(因为高原缺氧,需要更多的红细胞参与氧的运输才能满足一个人对氧的需求,这也是体育运动员高原训练的主要原因)
8.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则会危及生命。
6.输血是抢救大出血病人的有效措施,义务献血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人类具有ABO血型系统,它包括A型、B型、O型、AB型四种。在输血时,受血者的血型和输血者的血型必须相同。在输血时一般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血型不同,输血后红细胞会凝结,阻碍血液循环。在紧急情况下,O型血可以输给各类血型(少量),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少量)。
7.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输血后恢复最慢的血液成分是红细胞。我国年龄在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都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8.献血、输血都必须严格的检查和消毒,否则,易感染疾病,如:艾滋病、乙肝等。
9.人体的血液循环:
上图A框表示肺循环,B框表示体循环。经过A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经过B循环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10.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做血压。成年人的舒张压持续超过12千帕为高血压,收缩压经常低于12千帕,就是低血压。
11.在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主要发生于毛细血管。在显微镜下,观察活金鱼尾鳍的毛细血管,最好的方法是寻找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
12.护士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前,先用手从上臂内侧向静脉远心端推压,随即用乳胶管扎紧上臂,在乳胶管结扎的下方,静脉就会膨大,显出结状突起,这证明了静脉血管位置较浅。
13.剧烈运动时,突然停下来会造成暂时性贫血,引起恶心、脸色苍白等现象,其原因是流回头部的血液量不足。
14.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在分解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余的水、尿素等物质,在体内积聚多了,对人体有害,必须及时排出,这样的过程叫排泄。尿液主要通过泌尿系统生成和排出的。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水、少量的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排尿、排汗、呼气属于排泄,排便不属于排泄,叫排遗,因为粪便不是细胞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代谢废物。
15.人体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的。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滤过、重吸收两个过程。
每个肾脏大约由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个部分。肾小体分布在皮质中,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血管球。肾小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部分。肾小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
16.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L,而每天排出的尿只有1.5L左右,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能将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吸收回血液。血浆中大分子蛋白质而原尿中没有,说明肾小球有滤过作用,原尿就是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的滤液。
17.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重吸收作用: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18.当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发生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回到血液里。剩下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形成尿液。
19.肾脏形成的尿,经过肾盂,由输尿管流入膀胱。膀胱在盆腔内,有暂时贮存尿液的功能,所以尽管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但尿液的排出却是间歇的。但注意经常憋尿是有害的。
20.尿检中如发现红细胞(血尿)和大量蛋白质(蛋白尿)推测病人可能是肾小球肾炎患者。
21.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22.为帮助排出体内的废物,人应每天喝适量的开水。夏天出汗多时,最好补充一些含盐分的水。
23.人体的皮肤分表皮和真皮两部分。表皮的深层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使皮肤能够再生。深层内有一些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可吸收紫外线,保护皮肤。但保护能力是有限的,不能认为多晒太阳无谓。
生命活动的调节
1.眼由眼球和眼球的附属结构组成,眼球的附属结构包括眼睑、睫毛、结膜、泪器和眼肌。
2.眼球的结构:角膜(透明)、虹膜(上有瞳孔)、晶状体(折光)、玻璃体(折光)、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
3.人眼有黑色、蓝色等,与人的眼色有关的结构是虹膜。俗话说的“白眼球、黑眼球”分别指巩膜、虹膜。
4.在眼的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眼球;沙眼和急性结膜炎的发病部位通常是结膜,所以平时要注意眼的卫生。现在有人为提高视力而做的激光手术,是将眼的角膜切薄。
5.晴天的中午,刚看完电影的人,走出电影院时,瞳孔的变化是瞳孔缩小。对进入眼球的外界物体的反射光,具有折射作用的最主要结构是晶状体,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6.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折射作用,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了与视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人就形成了视觉。
7.近视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者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引起的。可佩戴凹透镜校正。近视眼的根本原因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
为预防近视,平时看书、写字时,眼与书的距离应保持在33cm左右,看书1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预防近视,其主要原因是使睫状体内的肌肉得到休息。预防近视要做到“四不看”,不在强光上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着看书,不在走路时看书。
8.造成远视的原因是晶状体过于扁平。远视眼要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9.正常人能看清较近或较远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区别
眼球前后径
晶状体曲度
物体落在视网膜的
看不清何处物体
纠正方法
近视眼
过长
过大
前方
远处
配戴凹透镜
远视眼
过短
弹性小
后方
近处
配戴凸透镜
10.光学双凸透镜成像原理适用于眼内成像,在眼结构中具有双凸透镜功能的是晶状体。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只有落在视网膜上,人体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视觉。眼球成像演示实验中的白纸板、双凸透镜,分别相当于眼球中的视网膜、晶状体
11..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中耳的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递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再由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便形成了听觉。
13.声音是以声波形式传导的,将鼓膜振动传递到内耳的结构是听小骨。当遇到巨大声响时,为,应迅速张口(此时不要捂耳),或紧闭嘴巴同时双手捂耳。(乘飞机时咀嚼口香糖也有避免震破鼓膜的作用)
14.外耳道堵塞和中耳的鼓膜、听小骨受损伤或发生障碍引起听力下降则产生传导性耳聋。
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受损而引起的听力下降或丧失叫神经性耳聋。听小骨受损会使人的听力完全丧失。长期使用“随身听”会使听力下降。我国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15.旅客坐车闭眼,也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和是否上下坡行驶,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有人乘车、乘船时会有晕车、晕船现象,这与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有关。
16.人体的生命调节的基础是神经系统,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17.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它是一类很特殊的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个部分。各神经元通过突起互相连接。细胞体有一条长的轴突,数条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或长的树突及外面套着的髓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就构成神经。有人遭受某种损伤,出现了半边面部萎缩而面无表情症状,主要损伤的部位是神经。
18.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并且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人体内神经细胞(神经元)的形态特点,有利于神经细胞间的相互连接,形成人体内复杂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网络。
19.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其表层是灰质,又称大脑皮层,组成大脑皮层的主要成分是神经元的细胞体,约有亿个神经细胞。大脑皮层有沟和回,大脑皮层上有许多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分若干功能区:运动中枢、感觉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嗅觉中枢等。
20.大脑、小脑和脑干以及大脑的左右两半球之间都通过白质联系起来。
21.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小脑也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小脑的主要作用:协调全身肌肉的活动,维持身体的平衡。杂技演员在表演走钢丝时,神经系统的小脑部分在起主要作用。假如小脑受到损伤,人走路就会摇摇晃晃,象喝醉酒一样。
22.人体的呼吸、血压循环等重要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心以及神经传导中枢都在脑干里,故脑干被称为“生命中枢”或“活命中枢”。
22.脊髓呈扁圆柱状,分灰质和白质。灰质呈蝶形,白质在灰质周围。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可以进行低级的反射活动。脊髓还有上下行传导的功能,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就是脊髓。如果一个人遭受意外事故而使脊髓受损,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
23.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传导兴奋的形式是神经冲动。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24.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共五部分组成。五个部分其中之一损伤时,相应的反射都不可以发生。
25.完成膝跳反射各结构的顺序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它们共同组成的结构称反射弧。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内。
26.人体的某些内脏器官的活动如饭后肠胃蠕动、血液在心脏内流动等就不属于反射活动。
27.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比较低级的调节方式,反射过程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只要脊髓或脑干的低级中枢参与就可以完成。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不需要学习,一般具有保护性。
条件反射是在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在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参与下完成。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神经调节方式。提高人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8.人类神经调节的特征:动物的条件反射是由各种具体刺激引起;而人类的条件反射除了可以由具体刺激引起,还可以由抽象刺激(如:语言、文字等)引起。(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29.吃梅止渴属于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谈梅止渴都属于条件反射(复杂反射)。
30.当手碰到针尖会产生的现象是:先缩手后才觉得痛。学生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是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的结累而形成的反射(条件反射)。
31.一粒沙子被风吹进小明同学的眼中,他开始眨眼、流泪,后来试图用手帕把沙子擦出来,但没有成功,最后求助同学翻开眼皮用棉球擦取出来。以上材料中,属于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非条件反射)的是眨眼、流泪,属于经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复杂反射(条件反射)的例子是:自己用手帕擦、同学翻眼皮、用棉球擦。
32.内分泌腺指的是:没有导管的,分泌物产生后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再由血液循环运送到身体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胸腺、肾上腺、胰岛(分泌胰岛素)、性腺(分泌性激素)。激素种类不同,功能各不相同。
33.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最大区别在于分泌物排出的方式不同。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人体主要的外分泌腺有:汗腺、唾液腺、皮脂腺、胃腺、肠腺、肝脏等。
33.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理活动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3.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过多,引起甲亢;幼年期分泌不足引起呆小症。缺碘时,甲状腺会增大,引起“大脖子病”。常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可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34.生长激素的作用:调节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幼年时分泌不足,会引起侏儒症;幼年分泌过量,会引起巨人症。侏儒症和呆小症患者虽然身材都很矮小,但前者智力正常,可当特形演员,后者智力不正常。
35.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原,降低血糖的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表现为尿液中有葡萄糖。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来治疗时,必须注射,口服无效。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区别
内分泌腺
位置
功能
引起的疾病
垂体
位于大脑下部
分泌生长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等
幼年缺少——侏儒症
幼年过多——巨人症
成年过多——肢端肥大
甲状腺
位于颈前部,喉和气管两侧
分泌甲状腺激素
幼年不足——呆小症
过多————甲亢
胰岛
散布于胰腺中
分泌胰岛素等
不足————糖尿病
运动与行为
1.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构成(或者说由骨骼和骨骼肌构成)。全身的骨通过骨连结构成骨骼,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使骨产生运动。骨骼是多块骨的集合如脊柱,单块骨如股骨、肱骨、锁骨等不能称作骨骼。
2.人体的骨骼由块骨连接而成。分头骨、躯干骨、四肢骨三大部分。人体的骨骼和骨骼肌有许多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⑴脊柱的四大生理弯曲增大了脊柱的弹性,可以缓冲跑、跳和走路时产生的震动,对脑起保护作用,并且能够保持身体平衡;⑵足部的足弓可以使人在站立、行走和运动时增加稳定性和减轻对脑的震荡,保护足底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
3.自行车的三角架,中空、轻而坚固,此结构、功能与人的髋骨最为相似。
4.人体中最大的“钙库”是————骨。
5.骨的基本结构: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骨膜内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血管对骨起营养作用;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起作用,可以促进骨折后的愈合。
6.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长骨适于人体运动的结构特点是:骨密质致密坚硬,抗压力强,骨松质呈蜂窝状,能承受一定压力,呈管状结构,既坚固又轻便。
7.幼年时,人的骨髓呈红色,具有造血功能。而成年人骨髓腔内的红骨髓变成了黄骨髓失去了造血功能,当人失血过多时不可造血的黄骨髓可以转变为红骨髓,骨松质内的红骨髓终身具有造血功能。临床上常用骨髓穿刺抽取红骨髓来做血液疾病的诊断,这是因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在青少年和儿童中发病率很高的白血病,目前治疗该病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骨髓移植。
8.骨的成分:骨内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成分。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儿童的骨内无机物含量少于2/3,有机物含量多于1/3,所以骨柔韧,硬度小,弹性大,易变形;成人的骨内无机物约2/3,有机物约1/3,所以骨坚固且有弹性;老人的骨无机物含量超过2/3,所以骨硬度大,弹性小,易骨折。
9.骨的生长包括长长和长粗两方面。长骨两端的软骨层能不断地产生骨组织,使骨长长;骨膜内的成骨细胞也能不断地产生骨组织,使骨长粗。骨停止生长的原因是骨两端的软骨层骨化为骨。
骨骼肌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也称随意肌。当骨骼肌受神经系统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肌肉发达是因为肌肉细胞加粗。
10.骨与骨之间的连结叫做骨连结。骨连结分为不活动的连结(如脑颅骨)、半活动的连结
(如脊椎骨)、活动的连结也叫关节(如肘关节)。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螃蟹等无脊椎动物不具有关节。我们操作电脑鼠标时,主要用到了身体上的指关节和腕关节。
11.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三个部分。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如不慎脱臼应注意不让受伤关节活动,以免加重伤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加关节的灵活性、牢固性。
12.人体的骨骼肌共多块,在运动中起动力的作用。骨骼肌具有的特性是收缩。
马是一种能迅速奔跑的动物,在它的运动过程中,身体因肌肉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关节活动而产生运动。因此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对以上三者起控制、协调作用的是神经系统。
13.人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至少需要两组以上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同,共同完成的。
14.四个生理弯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其中颈曲、腰曲向前凸。
15.动物的行为是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的行为不仅表现为身体的运动(如奔跑、爬行、游泳、飞行等),还包括静止的姿态(如静止不动、注目凝视)、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以及各种叫声)。※但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鸡的嗉囊能贮存食物)等外部不可以观察到因而不属于动物的行为。
16.动物的行为按照对动物所起的作用大致可分五种:
觅食行为:如狗熊捕鱼、狼捕鹿、一群蚂蚁将一条毛虫的尸体拖进蚁穴、蜜蜂采蜜。
争斗行为:两只雄海豹战斗、两只狮子打架、上千万只青蛙“激战”。
防御行为:猫头鹰的拟态、野兔发现鹰飞快跑回洞穴、河狸发现狐狸后拍打
照片下方内容为知识点全册内容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复习纲要
第15章
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人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的。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2、人体有3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血管种类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功能
人体内运输血细胞、各种营养物质与废物的管道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分布
身体较深部位,但在体表有时能触摸到
身体较浅部位,在体表就可以看到,手臂上的一道道“青筋”就是静脉血管
分布广,数量多
管壁
厚、弹性大
薄,弹性不大
极薄
管腔
管腔较大
管腔最大
极细,
血流速度
快
慢
很慢
3、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两肺之间,大小与拳头相近。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心输出量大,心率比正常人要低些。儿童时期心率要高些。
4、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四个腔组成。每一个腔的心壁肌肉薄厚程度不同,左侧心壁比右侧心壁厚,同侧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存在,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
5、人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血浆总量的90%),还有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多种营养物质,还含有一些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6、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人体内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数量最多,白细胞数量较少,血小板是最小的一种血细胞,在光镜下观察不到。白细胞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7、如果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有贫血病。如果人体某部位发炎或者患白血病时,会引起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8、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中央凹陷的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和少量二氧化碳的能力。红细胞内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时与氧结合,使血液呈现鲜红色,叫动脉血。血红蛋白在氧浓度低时与氧分离,血液颜色呈现暗红色,叫静脉血。
9、人体内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中血液的流动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处(如:头部、肝脏、胃等)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处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体循环在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处完成了血液和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将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中血液的流动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在肺处为血液补充了大量的氧气,排出部分二氧化碳,将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10、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做血压。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健康成年人血压的收缩压一般为12—18.7kpa,舒张压一般为8--12kpa。如果成年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kpa,就是高血压;如果成年人的收缩压经常低于8kpa,
就是低血压。
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人体内绝大部分水、尿素和无机盐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小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体外。
2、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其中肾脏是尿液的形成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输尿管流入膀胱,经由尿道排出体外。
3、肾脏位于腹腔后壁脊柱的两旁,左、右各一个。肾脏的内部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
4、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5、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
第16章
第1节人体的神经调节
1、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给其他的神经元。能够传导的兴奋叫做神经冲动。
2、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的部位,色泽昏暗,叫做灰质,灰质上含有具有不同功能的神经中枢。众多的轴突和髓鞘集合形成的神经纤维汇集的部位,色泽白亮,叫做白质。
3、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三部分组成。其中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所发出的神经构成周围神经系统。
4、人体的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的部位,叫做灰质,又叫大脑皮质。大脑皮质上有许多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如运动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大脑皮质的内部是神经纤维汇集而成的白质。小脑位于大脑后下方,能够协调全身肌肉的活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内有呼吸、血液循环等活动的调节中枢,因此有“生命中枢”之称。
5、脊髓在脊柱的椎管里。脊髓的灰质在椎管的中央,呈蝶形,白质在外。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脊髓控制的反射也受大脑控制。脊髓内有排尿和排便的神经中枢。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非条件反射活动是生来就具有的,如膝跳反射、吮吸反射和缩手反射等,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调节方式。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神经调节方式,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如望梅止渴和谈虎色变。
7、反射弧是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基本环节。
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1、眼球的附属结构包括眼睑、睫毛、结膜、泪器、眼肌等,眼球的附属结构对眼球具有保护作用。结膜衬在眼睑的内表面,能分泌黏液,润滑眼球。沙眼和急性结膜炎的发病部位通常在结膜。预防沙眼和急性结膜炎应该做到:不要用手揉眼、不与别人合用毛巾和脸盆。
2、在眼球的结构中,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外界光线经过角膜,由瞳孔进入眼球的内部,在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使感光细胞产生与视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经由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如果平时没有良好的用眼习惯,就会增加晶状体的负担,导致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结果使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之前,造成视网膜上的物像比较模糊,人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4、耳是人体形成听觉的重要器官。耳廓和外耳道属于外耳,具有接受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鼓室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前庭和半规管与身体平衡有关。耳蜗与形成听觉有关。
5、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耳廓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与听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再由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第3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1、人体内的腺体可以分为两类: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外分泌腺是有导管的腺体,如:汗腺、唾液腺、泪腺等,这类腺体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再由血液循环运送到身体各处发挥作用。
2、人体的各种内分泌腺组成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常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胸腺(分泌胸腺激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等)、胰岛(分泌胰岛素)、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等)、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等)等。
3、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又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血液里含量很少,但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4、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俗称“甲亢”),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呆小症。婴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巨人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导致侏儒症。
5、缺碘会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导致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防治方法:食用加碘盐以及常吃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6、肾上腺素能够促使人兴奋,使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人体是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协调统一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和适应外界环境的。
第17章
第1节人体的支持与运动
1、人体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骨和骨连结组成了人体的骨骼。人体的骨有块,包括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2、骨根据其形态可以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各骨的形态虽然差异较大,但是结构却很相近,长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骨膜内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人体发生骨折,成骨细胞能使骨愈合、再生;骨质有骨松质和骨密质之分,骨松质结构疏松,能承受一定的压力,骨密质致密坚硬,抗压力强;骨髓腔内有骨髓,人年幼时骨髓为红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会转变为黄骨髓。
3、人体的运动系统具有支撑身体、支持运动和保护身体内部器官的作用。
4、骨连结有3种形式: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和活动的连结。其中活动的连结又叫做关节。
5、进行运动时如果用力过猛,就可能导致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造成脱臼。
6、人体大约有块骨骼肌,骨骼肌可以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
肌腹在中间,呈红褐色,主要由肌细胞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莫,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
7、骨骼肌受到刺激,就会收缩、舒张,牵动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产生各种运动。
8、骨骼肌群在运动中受到神经系统的支配,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某项活动。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第2节动物行为
1、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许多类型,按照对动物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分为觅食行为、争斗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和社群行为等。
2、防御行为是动物对付外来侵略,保护自身或群体中其他个体的行为。如逃跑、静止不动、释放臭气、集体防御等。
3、繁殖行为是指在繁殖过程中表现出的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与繁殖相关的行为。如孔雀开屏,雌、雄蛙的抱对,萤火虫发光等。
4、社群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行为,社群行为群体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典型的营社群生活的动物有蜜蜂、蚂蚁、狼等。
5、从动物行为获得过程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两大类。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如鸟类的迁徙、筑巢等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所以又称为学习行为。
第18章
第1节植物的生殖
1、绿色开花植物六大器官分别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多数花包括雌蕊、雄蕊、花冠、花萼、花托等结构,其中雌蕊和雄蕊又称为花蕊,是一朵花中最重要的结构。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子房是花的雌蕊中的主要结构,由胚珠和子房壁组成;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花药能产生花粉粒。
3、雄蕊产生的花粉粒如果落到雌蕊柱头上,就会在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下长出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逐渐向子房内延伸,到达胚珠内后,花粉管末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其中的一个精子与胚珠内的卵细胞融合后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中的胚;另外一个精子与胚珠内的极核相融合,将来发育成种子中的胚乳,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胚珠的珠被将来发育成保护种子内胚和胚乳的种皮。由此可见花雌蕊中的子房将来发育成植物的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将发育成植物的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实的果皮,果实包括果皮和胚珠两部分。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胚珠数量的多少决定着果实中种子数量的多少。
4、绿色开花植物花粉粒中的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另外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的过程叫做双受精。双受精这种受精方式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
5、植物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繁殖,也叫植物的克隆。人们还创造了扦插、嫁接和压条等人工营养繁殖的方法。
第2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1、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种子发育而成的,各种植物的种子,大小、形状颜色虽然各不一样,但是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都包括胚和种皮两部分,有些种子如玉米,除了包括胚和种皮外还包括胚乳。
2、蚕豆、花生等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肥厚的子叶,种子结构中胚乳退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入到子叶中储存,子叶为将来胚的发育提供营养。如果在蚕豆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子叶会被染成蓝色,这一部分储存的营养物质是淀粉(糖类)。
3、玉米“种子”实际上属于果实,因为果皮和种皮愈合在一起,不好剥离,常常被误以为是种子。玉米“种子”中为胚发育提供营养的是胚乳,因此如果在玉米粒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的部位会被染成蓝色。玉米的胚包括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四部分,子叶只有一片,不肥厚。像玉米、水稻、小麦、高粱等作物的种子中只有一片子叶,因此叫做单子叶植物。
4、探究种子萌发的实验告诉我们,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条件是温度、水和空气。
5、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胚根首先从破裂的种皮中长出来,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轴伸长,胚芽破土而出,逐渐发育成茎和叶。
6、有的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子叶出土,这种种子播种的时候应播的浅一点。因为子叶出土需要克服的阻力加大,如果播的深,会降低种子的萌发率。同理,如果有的种子萌发时子叶不出土,可以适当播的深一点。
7、叶芽包括生长点、叶原基、芽原基、芽轴、幼叶等五部分组成。叶芽是未发育的枝条,其中生长点具有持续的分裂能力,能使枝条长长;叶原基长成幼叶,幼叶长成叶片;芽原基可发育成侧枝;芽轴将变为枝条的主干。
补充部分————————第1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1、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发生器官是叶。气孔是叶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2、蒸腾作用除了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外,还能吸收更多的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同时蒸腾作用使水分从叶表面大量散失,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
第2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绿色植物制造的氧气,是地球大气中氧气的根本来源。地球上各种生物在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同时细菌等各种微生物也通过分解作用将动植物的尸体及腐烂物质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条件是光。
第3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组成的统一整体。如:草原、森林、农田、湿地等都是常见的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包括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有生命的生物因素以及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非生物因素,如水、温度、光等
3、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但是其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首先是生物物种和数量上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就越强。如: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第19章
第1节动物的生殖
1、动物的生殖方式可以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其中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和所有脊椎动物都执行有性生殖,即通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产生新个体。只有少数低等的无脊椎动物是通过裂殖、出芽生殖等非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无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通常情况下,认为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方式更高等。
2、根据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还是在母体外孵化成新个体,又可以将有性生殖方式分为卵生和胎生。其中卵生动物有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的等;胎生动物有哺乳类。卵发育孵化的营养来至于卵黄。胎生动物发育的营养来至于通过胎盘与母体相连的血液,胎生比卵生高等。
3、雌性个体的卵细胞与雄性个体的精子,在体外完成受精作用,这种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鱼类和两栖类等不能离开水环境的动物执行的是体外受精。雌雄个体通过交配,精子与卵细胞在雌性动物体内相遇结合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内受精。能够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昆虫、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类等动物进行体内受精。
4、鸟卵由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膜、卵黄及胚盘等部分组成。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胚盘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卵黄内储存着供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卵壳和卵白都具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卵白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和水分。卵壳里面的内外卵壳膜在卵的钝端分开形成气室,气室内储存空气,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
5、动物克隆是人们应用科技手段,不通过动物固有的受精和生殖方式,直接由一个体细胞或者胚性细胞产生出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动物后代的无性繁殖方式。
第2节动物的发育
1、有些雏鸟如鸡、鸭、鹅等,破壳后,全身有稠密的羽毛,腿足有力,立刻就能跟随亲鸟自行觅食,这种鸟类叫做早成鸟。有些雏鸟如家鸽、燕子、麻雀等,破壳而出后发育还不充分,身上绒毛很少,腿足软弱,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必须由亲鸟哺育,这种鸟类叫晚成鸟。晚成鸟雏鸟在发育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食物如害虫等,因此对农林业有益处。
2、青蛙的发育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4个时期,而且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有着显著的变化,因此,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3、家蚕、苍蝇、蚊子、蜻蜓、蝴蝶等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此类昆虫的发育叫做完全变态发育。防治蚊虫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消灭蚊子幼虫。蝗虫、蝼蛄、蟋蟀等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此类昆虫的发育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
第20章
第1节人的生殖
1、人类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通过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生殖系统的作用是:⑴产生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⑵分泌性激素,如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等。
2、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器官有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阴茎等,其中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具有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作用,输精管输送精子。精子很小,外形像蝌蚪,头大,尾长,能够游动。
3、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器官有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外阴等,其中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且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子宫是胎儿发育的场所。卵细胞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呈球形,几乎用肉眼就可以看见。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卵黄,卵黄能提供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4、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过程叫做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的合子叫做受精卵,受精的地点位于女性的输卵管中,受精卵形成后立即开始分裂,并沿着输卵管植入子宫内膜,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亲血液里获得氧气和养料,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排到母体的血液里,由母亲排出体外。
5、受精卵在母亲体内经过约天的生长和发育长成成熟的胎儿,成熟的胎儿连着胎盘从母体阴道排出,叫做分娩。
第2节人的新个体发育
1、人体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是胚胎发育阶段;从婴儿出生发育到个体成熟是胚后发育阶段。通常所说的人的发育是胚后发育阶段。
2、人体的胚后发育阶段可以分为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和青春期等。青春期发育的生理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最突出的特征是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成熟。此外,男孩和女孩还出现了除第一性征以外的第二性征。第二性征是由性器官产生的性激素促使的男女之间出现的性别以外的其他差异。如进入青春期后,男性长出胡须、喉结突出,音调低沉;女性的骨盆变宽、音调细高等。
编排:王光彪手机:15895201(香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贵阳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dlht.com/zcmbzz/737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专家解读甲状腺囊肿五大诱因
- 下一篇文章: 关于内科的甲状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