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没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患者从来不会按照教科书上写的那般「刻板式」生病,狡猾的「疾患」披上寻常的外衣,内里可一点儿也不简单!

近日,门诊遇到这样一个患者...患者女性,37岁,农民,反复口干、多饮5年,再发伴视物模糊9天。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医院测血糖高(具体不详),诊断为「2型糖尿病」,期间长期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控制血糖,未定期监测血糖。9天前上述症状再发,伴有视物模糊,感乏力。门诊监测指尖末梢血糖为25.7mmol/L,拟「2型糖尿病」收入科室。近5年来体重下降约10斤。既往有甲状腺亢进症病史20年余,期间不规则服用相关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病程中偶有胸闷、心慌、怕热不适。否认高血压、冠心病、肾病、消化道出血、哮喘等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已婚未育,无吸烟及饮酒史等不良嗜好。体格检查示体温:36.5℃脉搏: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0mmHg,身高:cm,体重:50kg,BMI:19.2kg/m2,甲状腺I肿大,颈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心率次/分,四肢肢端痛温触觉稍减弱。遂初步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当时门诊,只以为是寻常。入院后检查,告诉我没那么简单...「辅助检查」相关甲状腺免疫指标图源:作者相应血糖指标图源:作者「影像学检查」

心脏彩超示:1、左房稍大;2、二尖瓣反流(轻度);3、三尖瓣反流(轻度);4、肺动脉高压(轻度)。

双下肢血管彩超示:1、双下肢动脉硬化;2、双下肢深静脉主干未见血栓。

双侧颈部血管彩超示:右锁骨下动脉斑块形成。

甲状腺彩超示:1、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血供增多,实质回声不均,请结合T3、T4检查;2、甲状腺峡部实性团块(性质待定),TI-RADS4类,考虑甲状腺结节;3、右侧颈部淋巴结增大,考虑反应性。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思考中治疗,治疗中思考入院后给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三餐前均8u)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16u睡前)控制血糖、丙硫氧嘧啶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入院后的前三天血糖监测图源:作者可以看出该患者血糖变异度大,酮症未纠正,调整治疗方案为大量补液及静脉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处理。病程中监测的酮体变化图源:作者随着患者酮症酸中毒纠正,血糖也逐步趋于稳定。出院前两天血糖监测图源:作者患者此时仍有较大的血糖变异度,甚至一度出现低血糖,但整体血糖在可控范围内。正常的T2DM表现,原是障眼法!患者的病历特点总结图源:作者需考虑的鉴别诊断图源:作者最终诊断:成人自身免疫性隐匿性糖尿病「因中文名称较长,临床中通常简称为LADA」酮症起病,别漏了LADA!「流行病学」此类型糖尿病比例并不低,若以18岁为成人年龄截点,则LADA患病率为6.1%,以30岁为截点则为5.9%。我国LADA患病率高于经典1型糖尿病。LADA在中国的患病率较全球高。「临床特征」LADA作为一类特殊的自身免疫糖尿病,胰岛功能自然发展过程多呈缓慢进行性减退,临床表现有很大的异质性。1、成人起病LADA的发病年龄从25~45岁不等,发病年龄多在45岁左右。目前国际糖尿病免疫学会对LADA诊断年龄的建议为30岁以上。部分患者以酮症起病。2、体重情况与抗体阴性的2型糖尿病相比,LADA患者以非肥胖多见。但肥胖不作为排除LADA的依据。特别是初诊患者,若体型正常或偏瘦,胰岛β细胞功能差,血糖高,则LADA可能性大;但胰岛β细胞功能正常、体型超重或肥胖者也不能完全除外该型可能,因此需要进行门诊定期的随访,降低误诊率。3、胰岛功能减退LADA患者起病时尚保存一定的胰岛β细胞功能,不需依赖胰岛素治疗,每名患者从发病至出现胰岛素依赖的时间长短不一,一般需要3~5年。根据空腹C肽下降的水平来看,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比2型糖尿病快,但比经典1型糖尿病缓慢,LADA胰岛β细胞衰退的速度是2型糖尿病的3倍。4、胰岛素抵抗LADA存在胰岛素抵抗,且胰岛素的分泌能力较2型糖尿病差,因此LADA兼具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特点。根据GADA滴度,可将LADA患者分为LADA-1型和LADA-2型,前者体型消瘦,抗体滴度高,后者体型和2型糖尿病相似,抗体阳性但滴度低。国内LADA-1型:LADA-2型约为2:1,抗体滴度越高,胰岛功能衰竭越早。5、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中,酮症酸中毒在LADA早期发生率低,慢性并发症中,LADA与2型糖尿病有相似的微血管并发症(眼、肾),神经病变在早期并不普遍。随着病程延长而增加,大血管病变发病率无明显差异,LADA在确诊10年后发生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较2型糖尿病高25%。慢性并发症方面,LADA也介于1型和2型糖尿病之间。LADA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容易伴随与1型糖尿病相关的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乳糜泻及艾迪生病等。推荐中国LADA患者常规筛查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的共识中推荐的中国LADA诊断标准为:糖尿病诊断成立后,排除妊娠糖尿病或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并具备下述3项条件者。?胰岛自身抗体阳性「GADA为首先推荐检测的抗体」。?年龄≥18岁。对于年龄<18岁者,若同时满足?和?则诊断为年轻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Y)。?诊断糖尿病后至少半年不依赖胰岛素治疗。「治疗措施」严格控制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是糖尿病治疗的共同目标,干预自身免疫以阻止免疫性胰岛β细胞破坏或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修复是LADA的病因性治疗。1、胰岛素有研究提示胰岛素注射同时加服二氮嗪可使胰岛β细胞膜钾离子通道开放抑制胰岛素分泌,从而有保护胰岛功能。对于胰岛自身抗体高滴度且代谢状况较差的LADA患者应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2、降糖口服药注意LADA患者应避免使用磺脲类药物,这类药物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加速免疫介导的胰岛细胞破坏。二甲双胍降糖作用可能缓解高糖对胰岛细胞的刺激作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单用或与胰岛素合用可保护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3、其他有研究发现低剂量雷公藤多苷对LADA患者有免疫抑制作用,呈现保护残存胰岛β细胞功能的趋势。维生素D的早期使用呈现出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针对这位患者,明确诊断后,出院后治疗方案制定如下:丙硫氧嘧啶片50mg×21sig:50mgtid门冬胰岛素注射液u×1支sig::早8u中8u晚6u三餐前皮下注射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u×1支sig:12u睡前22:00皮下注射患者目前仍门诊随访,继续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尚可。(▲▼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病例复盘,诊疗心得1、年,国际糖尿病免疫学会(IDS)对LADA诊断年龄的建议为30岁以上,若在临床中发现患者糖尿病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且合并有甲状腺免疫相关性疾病,可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抗体筛查。2、除了抗体检测,以下2个因素有助于建立鉴别诊断:?LADA病例的HbA1c水平高于T2DM病例?两者常见并发症的类型不同,T2DM患者代谢综合征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较高;然在LADA中,甲状腺和壁细胞相关的自身免疫病(如恶性贫血)的风险较高。3、患者往发病往往一般需要3~5年,根据空腹C肽下降的水平来看,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比2型糖尿病快,但比经典1型糖尿病缓慢,初诊遇到非典型2型糖尿病患者,应谨慎判断是否符合LADA诊断。此患者初诊的情况表现为正常2型糖尿病,5年前发病无酮症倾向,但随着5年时间变化,患者胰岛功能有明显的下降,在门诊中需高度重视是否为LADA类型患者。4、注意LADA患者应避免使用磺脲类及格列奈类药物,这类药物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加速免疫介导的胰岛β细胞破坏。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单用或与胰岛素合用可保护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但此类患者因血糖变异度的过大,属于脆性糖尿病,且口服降糖药物控糖效果有限,因此胰岛素是最终控糖方案的最佳选择。5、此类患者部分可能合并有甲亢病史,伴随有多食症状,因此糖尿病的饮食宣教尤为重要。6、LADA患者以非肥胖多见,但是要注意的是肥胖不能作为排除LADA的依据,LADA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但胰岛素的分泌能力较2型糖尿病差,因此LADA兼具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特点。7、尽管不少患者3~5年时间后需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但是部分患者无酮症倾向,单纯以2型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就诊,因此是否以酮症发病也是一个和经典1型糖尿病患者鉴别的重要指标。

END

主任答疑赤藓糖醇是目前是网红级别的天然代糖,它甜度低,只有蔗糖的60~70%、口感清凉、稳定性高、溶解度高、烘焙时没有美拉德反应,且升糖指数为0,比较适合糖尿病患者。但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比如在饮料中,要达到蔗糖的甜度,就需要添加2倍剂量,价格偏高;同时由于它甜度低,会搭配其他的甜度高的甜味剂比如三氯蔗糖一起使用,所以配料表的甜味剂一般都3种以上,以平衡口感。同样对于烘焙出来的糕点,由于着色低,就会再添加部分蔗糖,以增加烘焙后的颜色。所以建议还是少喝少吃含赤藓糖醇的饮料和糕点。此外,喝任何可乐气泡水饮料,都应该看「食物营养成分」标签,越在前面的营养成分,含量越高,但这也能识别出其所含有的食品添加剂、甜味剂等。建议少喝饮料,补充水分,还是不含热量、不含各种添加剂、甜味剂的白开水最好

牟利宁教授山东大医院慢病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山东省慢病管理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济南护理学会门急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济南营养学会秘书长、运动与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策划

琦敏投稿

meiqimin

dxy.cn题图

站酷海洛参考文献:[1]ZhouZ,XiangY,JiL,etal.Frequency,Immunogenetics,and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LatentAutoimmuneDiabetesinChina(LADAChinaStudy):Anationwide,multicenter,clinic-basedcross-sectionalstudy.Diabetes,,62:-.[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的共识.[3]欧阳玲莉,周智广,彭健,等.雷公藤多苷治疗LADA的初步临床观察.中国糖尿病杂志,,8:7-9.[4]许曼音,陆广华,陈名道.糖尿病学(第2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5]Diabeticketoacidosis:notalwaysduetotype1diabetes.BMJJun10;:f[6]付俊玲等.糖尿病分型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10(9):-.[7]涂怡婷,李霞.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β细胞功能下降进展缓慢的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J].中华糖尿病杂志,,4(11):-.DOI:10./cma.j.issn.-..11.[8]赵心,郭立新.酮症倾向糖尿病研究进展[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9(05):-.DOI:10./cma.j.issn.-..05.[9]谭惠文,王椿,余叶蓉,etal.酮症倾向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和异质性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9():6-.(▲▼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dlht.com/zcmbjc/10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