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艾条灸

(1)杜玉兰艾灸两乳穴治疗呃逆。治疗方法∶取穴∶女,以乳头垂下处是穴;男,以乳头下一指为度,与乳头相垂直,骨间陷中是穴。男左女右,只灸1处。方法∶将艾条点燃,距离皮肤约1市寸左右,以患者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度。熏灸时,患者取坐位为宜,卧位者应注意勿使灰屑落于皮肤上而致烫伤。治疗结果∶熏后呃逆立即消失,最长不超过5分钟。(杜玉兰.艾灸两乳穴呃逆立止.中医外治杂志,,8(2)∶48)

(2)高惠珍眼针配合重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①眼针疗法∶取穴∶胃、脾、心包、肝、肾经区,均为双侧穴。选准经区后,用75%酒精消毒该区皮肤,然后以左手拇食指固定住眼球,使眼眶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从眶外轻轻刺入。多有酸麻或蚁虫爬行感。若无得气者,则用刮柄法以求震动,留针20分钟,起针时用干棉球压迫分2次起出,避免出血。用平补平泻法。疗程∶每日1次,10次为l个疗程。休息3天再行下一疗程。②重灸地机穴、涌泉穴∶方法∶1日1次。1穴1次1根艾条,采用温和灸,均双侧穴。本组患者曾用药物及其他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者,故仅在治疗期采用眼针与重灸?穴治疗。58例呃逆患者经眼针配合重灸地机穴、涌泉穴后,痊愈46例,显效12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高惠珍.眼针配合重灸治疗顽固性呃递58例.兰州医学院学报,,28(2)∶55)

(3)蔡焦生等艾灸治疗膈肌痉挛。治疗方法∶取百会穴,用普通艾条点燃后,用温和灸的方法,至于百会穴上,当病人感觉发烫时,即得离开,稍停再灸。1次艾灸15分钟左右,1天.2次,5天为1个疗程,注意不可烫伤皮肤。治疗结果∶痊愈∶经治1个疗程,症状消失,共31例;配合药物治疗,症状消失,7例;好转∶经治1个疗程,呃逆偶作2例;无效∶经治2个疗程,仍然无效者3例。(蔡焦生,牛琳.艾灸临床应用举隅.河南中医,,26(5)∶61)

(4)梅怡明等艾灸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治疗法∶治疗组∶艾灸天突穴。天突穴在前正中线胸骨上窝中央。患者仰卧位,去枕或枕置于颈肩部,松衣暴露天突穴,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天突穴,距皮肤2~3cm处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对局部知觉减退者,护士可将食指、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通过护士的手指来感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时间和距离,防止烫伤,1日2次。对照组不加用艾灸治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0%。(梅怡明,刘杏仙,王恒,等.艾灸天突穴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疗效观察﹒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6(11):)

4.温灸器

卫海英温灸神阙穴及下腹部治疗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针刺膻中、中脘、气海、膈俞、脾俞、肾俞、内关、足三里、公孙、丰隆,以平补平泻法轻柔捻转1~3分钟,留针30分钟,每日1次。针刺后予温灸盒温灸神阙穴及下腹部30分钟,疗效明显。(卫海英.温灸神阙穴及下腹部临证举隅.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9(4)∶61)

(1)隔姜灸可调整机体各系统脏器的机能活动能力,有纠正病理状态下的脏器紊乱功能,增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免疫功能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呃逆多发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胃癌、肝硬变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胃、食道手术后等其他疾病,均可使用本法施治。应用隔姜灸要掌握热量,以皮肤微红为度,避免烫伤而影响灸疗的继续进行。隔姜灸法治疗呃逆简单易行,无痛苦,经济实用。

(2)呃逆一证,病因复杂,又有寒热虚实之分。针灸能够明显缓解症状,病程短的实证疗效最好,病程长的虚证疗效较差。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针灸对治疗神经性呃逆效果显著,而对于因胃肠、肝胆及胸膜疾患刺激膈神经所引起的反射性呃逆,以及因颅内疾患如脑血管病、颅脑损伤及脑肿瘤等直接或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中枢性呃逆效果不理想,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65.克隆病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66.神经衰弱症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67.艾滋病

现代灸法篇——外科疾病68.地方性甲状腺肿

现代灸法篇——外科疾病69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现代灸法篇——外科疾病70.甲状腺机能亢进

现代灸法篇——外科疾病71.颈淋巴结结核

现代灸法篇——外科疾病72.急性淋巴管炎

现代灸法篇——外科疾病73.1.膈肌痉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dlht.com/zcmbjc/11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