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时代发展,提升基层干部培训实效
苏州大学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立足新时代需要,坚持“思想教育为本、能力提升为基、精准有效为要”的原则,注重科学分类,聚焦时代发展,不断增强基层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院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等重要指示精神,精准研发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坚持服务大局、资源下沉、提质扩面,着力以教育培训高质量推动基层发展高质量,助力基层干部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和水平。
定制课程菜单
解决“培什么”问题
苏州大学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突出理论教育、党性教育,注重专业训练、实践锻炼,助力各地打造一批思想上绝对过硬、工作上敢于创新的基层干部。
一方面,学院组建新时代基层干部培训行动计划组调研摸底,掌握需求。计划组通过座谈、发放调查问卷,分门别类摸清各级各业干部的培训需求,将基层干部提出的需求与其岗位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全面了解各类干部最紧缺最急需的知识领域在哪里,为制定课程菜单提供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学院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农村党建、乡村产业发展、农副产品销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网格化管理为主要内容,列出不同主题的乡村振兴专案共各单位培训时选择。
建强培训师资
解决“谁来培”问题
师资建设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基础,师资的好坏决定着培训的效果,苏州大学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大力推动师资库的建设和师资授课水平的提升。
学院聘请农业农村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大学院校、社会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具有丰富理论及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领头人和非遗传承人等作为培训师资力量,确保培训业务的专业、精准、高效开展。这些来自三农领域专业人才,也是研究院的强大智囊团,不仅可以为学员提供知识性培训,还可以结合各个地区的难点难题出谋划策。
培训过程中,授课能力一般、学员满意度不高的师资坚决调整出去,理论水平高、专业素质强的人才及时纳入进来,不断优化师资库的师资。
活化教学形式
解决“怎么培”问题
苏州大学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紧紧抓住培训实效性这一核心,坚持培训不拘形式,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了诸多探索创新,不断增强培训的互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除了深度理论和专业技术培训外,苏州大学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坚持“理论+实践”“线上+线下”“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全员培训与分层培训、面授辅导与网络培训、走出去学和请进来教、统一授课与分类指导等方式,通过个人自学、专题讲座、实地考察、集体研讨等,克服单一、呆板的培训方式,确保教育培训的广度和宽度。同时,结合地方资源优势,按照优化结构、扩大规模、分级实施、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县乡党校、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等培训资源,广泛开展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和党性教育,延伸教育培训链条,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同时,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教育培训手段和干部学习习惯的根本性变革,学院也相继开展在线学习、网络培训和远程教育培训,以适应现代培训发展的新趋势,促进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改革创新。
苏州大学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坚持“热情服务、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原则,建立强有力的教学保障体系,为教学工作和广大学员提供可靠保证和优质服务。通过培养更多优秀干部,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原动力,迸发乡村振兴大能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dlht.com/zcmbjc/14762.html
- 上一篇文章: 把握新发展阶段干部教育培训的三个发力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