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疾病三和甲状旁腺疾病
甲状腺疾病(三)和甲状旁腺疾病
专业综合-代谢、内分泌系统-甲状腺疾病;专业综合-代谢、内分泌系统-甲状旁腺疾病;
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病因:
(1)原发性(甲状腺性)甲减:
①甲状腺破坏(多见):各种甲状腺疾病及治疗;
②甲状腺合成障碍;
③先天性甲状腺发育问题;
(2)继发性甲减:下丘脑、垂体问题为主;
(3)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少见,甲减表现+T3、T4水平正常;
2.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皮肤粗糙,胫前粘液性水肿等;
(2)精神神经症状:可出现痴呆;
(3)循环系统表现;
(4)肌肉关节;
(5)其他;
(6)粘液性水肿昏迷;
(7)亚临床甲减:无临床甲减症状、体征,可有畏寒、便干、体重↑,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TSH↑;
3.诊断:
(1)症状+体征+T3、T4↓;
(2)TSH↑→提示原发性甲减;
(3)TSH不高→TRH兴奋试验→TSH能被兴奋为下丘脑性甲减,不能被兴奋为垂体性甲减;
4.治疗:
(1)甲状腺替代治疗:服用甲状腺激素,同时监测临床表现、甲状腺激素、TSH;
△注:垂体、下丘脑性甲减不能根据TSH进行判定;
(2)病因治疗、对症治疗;
(3)粘液性水肿性昏迷:
①立即抢救;
②坚持甲状腺替代治疗是防止并发昏迷的关键;
二、甲状腺癌症1.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除髓样癌外,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
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及特点☆
乳头状癌
滤泡状癌
未分化癌
髓样癌
发生率
60%(成人)、%(儿童)
20%
15%
7%
好发年龄
30~45岁女性
50岁左右
70岁左右
:—
恶性程度
较低
中度恶性
高度恶性
中度恶性
颈淋巴结
转移早
10%转移
早,50%转移
可有转移
远处转移
少
33%有
迅速
可有
预后
好(5年生存率>90%)
较好
最差(存活3~6个月)
较差
2.临床表现
(1)共同表现:甲状腺内发现肿块,质地硬而固定、表面不平;
(2)未分化癌可在短期内出现上述症状,除肿块增长明显外,还伴有侵犯周围组织的特性;
(3)晚期可产生声音嘶哑、呼吸、吞咽困难和交感神经受压引起Horner综合征及侵犯颈丛出现耳、枕、肩等处疼痛和局部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等表现;
3.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若甲状腺肿块质硬、固定,颈淋巴结肿大,或有压迫症状者,或存在多年的甲状腺肿块,在短期内迅速增大者,均应怀疑为甲状腺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帮助诊断;
4.治疗:
(1)手术治疗:甲状腺的切除范围目前仍有分歧,多不主张作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
(2)内分泌治疗:甲状腺癌作次全或全切除者应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
(3)放射性核素治疗:对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术后应用I适合于45岁以上病人、多发性癌灶、局部侵袭性肿瘤及存在远处转移者;
(4)放射外照射治疗:主要用于未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和其他几种甲状腺疾病的鉴别
单纯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瘤
甲状腺癌
甲亢
局部症状
甲状腺肿块
甲状腺肿块
甲状腺肿块
甲状腺肿大
肿块特点
弥漫性、对称、无痛、质软光滑;结节性肿与甲瘤相似
单发,圆形或椭圆形,光滑无痛、活动、稍硬
常单个,质硬、不平、固定;可有颈淋巴结转移
弥漫性、对称、无痛、质软光滑,上下活动
有无压迫
可有压迫症状
一般无
压迫+侵犯症状
一般无,巨大时可有
全身症状
无
一般无
无(髓样癌可有)
有
囊内出血
可有
可有
可有
无
癌变
可有
可有(10%)
:
可合并有
合并甲亢
可有
可有(20%)
可有
:
BMR
正常
正常
正常
↑
吸I率
正常
正常
正常
↑
三、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病因:
甲状旁腺瘤、增生及腺癌分泌过多甲状旁腺激素(PTH)所致;
2.临床表现:
(1)无症状型:骨质疏松+血钙↑;
(2)症状型:畏寒、乏力、手足肿胀感、嗜睡、记忆力减退、少汗、关节疼痛、体重增加、便秘、女性月经紊乱;
(3)其他表现: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
3.诊断:
(1)血钙>3.0mmol/L,是发现甲旁亢的首要指标;
(2)血磷<0.65~0.97mmol/L;
(3)PTH↑;
(4)原发性甲旁亢是,尿中cAMPus排出量↑;
(5)定位诊断:B超、核素(99mTcMIBI法)、CT检查;
4.治疗:
手术治疗。
点击最下面的「阅读原文」,还能下载包含十年真题的掌上题库App。如果最近发现需要重新购买,请使用相同用户名重新登录。
执考助手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dlht.com/zcmbjc/7491.html
- 上一篇文章: 甲状腺自身抗体那些事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