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是每年的4月15日至4月21日。《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是中国抗癌协会今年推出的,分为“预防、早筛、诊断、治疗、康复”5个篇章,内容在专业严谨之余又通俗易懂,大部分都贴近百姓生活日常,希望可扭转部分容易导致癌症的生活陋习,也让公众更了解前沿肿瘤诊断与临床治疗方式,营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

本   首先,大多数常规健康体检是基础体检,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胸片等,这些检查项目针对的并不是癌症。其次,早期癌症体积微小,常规体检及影像学检查,很难发现。再次,有的癌症生长在隐蔽部位,善于玩“躲猫猫”,造成漏诊。最后,癌症善于打游击战,浸润转移是癌症最险恶之处,让人们防不胜防。

  众所周知,癌症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根治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但遗憾的是,在无症状的情况下,通过常规健康体检及筛查能够早期发现的癌症很少,目前世界医学界公认的只有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前列腺癌等几种。而日常我们看到的癌症患者,大多都是因为出现了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临床症状就医后才被确诊的。

04防癌体检和普通体检有什么区别?

防癌体检,不同于一般的健康体检。所谓常规体检,一般包括血脂、血压、血糖、乙肝五项、腹部B超的检查。而防癌体检则不同,所谓防癌体检,是指在健康状况下或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医学检查。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查出早期的肿瘤,同时发现已经存在的发生癌症的高危因素。一般的健康体检,通常不包括肿瘤筛查,健康体检虽然也能检查出一部分癌症早期患者,但很容易出现“漏网之鱼”。防癌体检特指肿瘤专家结合体检者的自身情况和个体需求,做相应部位的防癌检查。如防肺癌体检,体检时注重肺部CT检查;怀疑有胃癌或有高危胃癌家族史的病人,可重点做胃镜检查;肛门指诊是普查直肠癌的简单方法,长期便血或者大便习惯异常者必查。

05哪些人需要做防癌体检?

第一、年龄因素40~50岁是癌症的高发年龄,一般认为40~65岁的人都应该定期进行防癌体检。鉴于多数癌症有年轻化趋势,体检起始的年龄可提前。

第二、性别因素男性应注重像肺、肝、食管、胃、结直肠、鼻咽、胰腺、肾、膀胱、喉、胆囊、甲状腺等的检查,女性除做以上项目的检查外,还应定期进行乳腺、宫颈、子宫、卵巢等妇科检查。

第三、遗传因素许多癌症有家族聚集现象,遗传学研究也证明癌症存在一定的遗传基础,因此,有血缘关系的三代家族成员中有一种或几种癌症患者的成员,应尽早定期做防癌体检。对于几代家族中都有同样癌症病史的成员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第四、心理因素在健康人的体内,虽然正常细胞也存在着发生突变而成为癌细胞的可能,但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在这些细胞增殖之前及时地将它们破坏和消灭。如果人的情绪或心理长期压抑,则会抑制人体的免疫机能,从而影响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消灭功能。

第五、生活方式营养不平衡、饮食不卫生、经常不运动、烟酒不节制、心理不平衡、睡眠不充足、生活不规律、劳役不结合等均为与癌症发生有关的生活方式。

第六、地域和职业环境某种癌症高发区人群应特别注意做有关检查。生活环境受致癌物污染严重的人员,工作中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紫外线或有毒化学物质(如亚硝胺、苯、砷、偶氮染料等)的人员,应列为防癌普查的对象。

06

防癌体检有哪些检查方法?

防癌体检有五大“法宝”:“体、验、影、理、断”,即“体格检查,抽血化验,影像检查,病理诊断,基因诊断”入院后,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特点,为您量体裁衣、有计划有步骤地用这五大“法宝”。

(1)询问病史:仔细了解发病的经过,对肿瘤早期发现十分有益。

(2)体格检查:约有75%的癌症发生在身体容易发现的部位,因此,传统的身体检查,即视、触、叩、听具有重要的意义。

(3)常规检查:定期进行血、尿、大便常规检查。在必要时可做具有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检查,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

(4)影像检查:包括X线透视、拍片、各种造影、体层检查(CT)、ECT、磁共振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核医学检查。

(5)病理学检查:脱落细胞检查及活组织检查。

(6)内镜检查:包括食管镜、纤维胃镜、纤维结肠镜、支气管镜、膀胱镜、宫颈镜。

(7)放射免疫学检查:EB病毒抗体检测等。

07

“一滴血就能检测癌症”是真的吗?

“一滴血就能检测癌症”这种说法已经被多次辟谣,这个“测”不是“检测”而是“监测”。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尚没有某一项万能的肿瘤标记物。事情起源于几年前一位清华教授罗永章教授的研究“一滴血可测癌症”,很快在网络上发酵,但接着又有了辟谣文章,这个“测”,不是“检测”,而是“监测”。其实,作为该项技术的发明人,罗永章教授早在年就曾解释,“一滴血检测肿瘤”的说法很不准确,确切地讲,应该叫“监测肿瘤”。具体的监测方法是:癌症病人在治疗前检测一次,在治疗后再采血检测,通过比较人热休克蛋白90a(Hsp90α)含量的变化,来辅助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可以持续地监测。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迄今为止,医学界尚未发现真正完美理想的肿瘤标记物。通俗地讲,理想的肿瘤标记物指的是:特异性强,只要出现异常升高就是肿瘤;只有肿瘤病人有,正常人或者患炎症等其他疾病的人没有;不能“误诊”,没有肿瘤的正常人不能被误判为患肿瘤;敏感性高,只要病人患肿瘤,就会出现异常升高;不能“漏诊”,已经患肿瘤的人表现一定要高于其他人。

08什么是肿瘤标记物?

肿瘤标记物,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大家每年做防癌体检是就能见到这个词。不过,很多人对肿瘤标记物的检查,并不熟悉,认为肿瘤标记物提高了,就代表自己已经患上了癌症,其实不然,肿瘤标记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生物合成、释放或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这些物质可存在于肿瘤细胞和组织中,也可进入血液和其他体液。肿瘤标记物的血清水平一般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消退、复发等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当肿瘤发生发展时,这些物质明显异常,可以利用生物化学、免疫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其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我们人体每天大约产生一万个癌细胞,所以几乎所有的肿瘤标记物检查结果都不会是“零”,有一个正常范围,只要数值在正常范围内就是正常的。体内有癌细胞,不意味着就会得癌。由于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能够及时地将癌细胞吞噬,所以一般人不易得癌。并且,肿瘤标记物升高并不等于患上肿瘤,因为有许多情况可导致肿瘤标记物升高。

09癌症发病真的有性别、贫富差别吗?

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和癌谱的构成与年水平基本相当,标化发病率水平基本持平,而发病人数有所增加,说明目前的癌症负担增加主要是由于人口结构老龄化所致。肺癌、肝癌、上消化系统肿瘤及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等依然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肺癌位居男性发病第1位,而乳腺癌为女性发病首位。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相对女性较高,且发病谱构成差异较大。甲状腺癌近年来增幅较大,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谱中目前已位居发病第4位。男性前列腺癌近年来的上升趋势明显,已位居男性发病第6位,在未来的肿瘤防控中应当重点   城乡恶性肿瘤发病水平逐渐接近,恶性肿瘤负担差异仍然较为明显,表现在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农村,而农村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城市。这可能与城乡癌谱构成差异有关,农村地区主要癌种以上消化系统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为主,城市地区则以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高发。此外,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分配不足,诊治水平相对较差,居民健康意识不足,也会导致农村地区的恶性肿瘤生存率相对偏低。

10

防癌体检多久做一次?

一次防癌体检的检查结果只能反映人体一定时间内的状况。血液学的检查结果经常发生变化,有时一天内的检查结果都不相同。影像学的检查结果也有一定的“有效期”。一般人群的体检一年进行一次,即使每年进行体检,也有可能在两次体检中间诊断癌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间期癌”。间期癌的发生主要受筛查间隔时间、筛查设备与方法等方面的影响。有报道显示:对于乳腺癌的筛查,每年、每两年和每三年筛查一次的间期乳腺癌发生率分别集中在14.7%,17%~30%和32%~38%。

  所以,在每年进行体检而且在体检未见异常的情况下,如果有不舒服或者身体有异常的表现也应该及时就诊。对于一些癌症高风险人群,如家族中有多人患恶性肿瘤、本人具有乙肝病毒携带(患肝癌的风险明显增高)的人群等要缩短体检的间隔,必要时增加高端的检查方法。

肿瘤内科一区

住院:医院3号楼8楼

门诊:医院2号楼

稿源来自中国抗癌协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dlht.com/zcmbzl/12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