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乃彰通讯员王春晓

如火的七月,似火的热情。学期生活虽已结束,但广大教师的学习热情却未减退。如何改进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如何让教师的“教”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如何用教科研活动赋能教师教学活动……面对老师们在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困惑和思考,根据市教育局工作安排,7月14—15日,威海市教研院组织开展了系列专题培训,会议通过线上直播与线下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场套餐式的精神盛宴。全市高中学校教师、各区市教研员、教科研骨干教师等共计余人参加了培训。

专家引领,深度解读新高考命题研究

14日上午,围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新高考命题研究的主题,市教研院邀请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崔琰博士,为广大教师作了《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教学与教研》的专题报告。报告从新高考改革的背景讲起,追根溯源厘清了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与方向,明晰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高考评价理念。特别是重点围绕高考命题思路的“五个下功夫”,即从落实立德树人全面融入、深化“五育并举”全面引导、加强考教衔接、深化关键能力考查、保持命题平稳等五个方面,解析了高考命题思路由“知识”到“双基”再到“素养”的导向转变,提出了高考备考不同阶段的目标定位和主要任务,为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和教研提供了方向。报告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理论指导,又有具体生动的鲜活案例,为广大教师进行高考命题研究和高考备考工作提供了可操作、可借鉴的方法与路径。

专业解读,全面探寻大单元教学路径

14日下午,为帮助教师探索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路径,市教研院邀请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陈颖博士,为广大教师进行了《大概念统领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深度学习教学改进的海淀实践》的专题报告。报告结合丰富具体的跨学科案例,深入浅出地引领教师明确什么是学科大概念、如何提炼学科大概念、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如何通过大单元教学促进深度学习等。报告围绕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四个核心要素,从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等四个方面,详细阐释了如何设计引领性学习主题和素养性学习目标、如何设置挑战性学习任务和持续性学习评价等,为一线教师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也给广大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深度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带来了新的启发。

专场培训,精准解答教师教科研困惑

15日上午,为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课题申报和研究中的困惑,提高教师和校长的教科研水平,市教研院邀请了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薄存旭教授,为广大教师现场进行了《如何做好课题的申报和研究》的专题讲座。讲座围绕教研与科研的区别与联系、如何做好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怎样提高课题申报的命中率等方面展开,提出教师在课题申报和研究中应多思考多迁移,多研读国家政策文件,多学习获奖的优秀项目,多与学校改革融为一体,多与同行进行交流等,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结合起来。报告为老师们科学开展课题研究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也使老师们更加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对提高我市教师课题研究质量和学校教科研工作水平产生积极作用。

此次培训从新高考到新课程、从教学实践到课题研究,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温度,对于帮助教师们走出当前教学教研困境,发挥了指向灯和及时雨的作用。借助此次培训,各高中学校及教师将以“高考命题研究”和“大单元教学”为主抓手,深入推进新课标、新课程及新高考的研究与实践,为提升威海市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dlht.com/zcmbhl/14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