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身上有本事,扛起责任才有力气,举起“走在前、开新局”的重担才更有底气。山东省总工会树立“大培训”理念,坚持守正创新,精心打造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立交桥”,取得了正向的叠加效果。

突出统筹布局,把制度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山东省总工会高标准编制实施《-年山东省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重点措施、工作要求等,并下真功夫逐一抓好落实。出台并落实《山东省总工会干部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山东省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管理办法(试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更加规范有序。针对教育培训系统,配套出台了《新入职基层工会干部上岗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基层工会干部岗位适应性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对培训实行目标考核管理,有效破解了基层工会干部参训不及时、学习有惰性等问题。出台了《关于建立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协同机制的意见》,建立省总工会与山东管理学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教育培训工作相关问题,双向用力推进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盯紧关键环节,抓实抓细师资阵地建设。建立山东管理学院、省总工会师资共培机制,通过轮流安排教师到省总工会实践锻炼、列席省总工会有关会议、参与课题调研等措施,提高骨干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梳理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实际需求,面向全国分类遴选授课教师,建立了名专兼职教师组成的网上师资库,由各地工会按需聘请,并根据授课效果反馈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严格按照标准,打造了7家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19家现场教学点,每个教学点一次性给予1万元经费补助。坚持效果导向,在培训方式上大胆创新。创新以赛促学培训模式。针对传统培训方式中学员被动单项灌输、培训效果有限等问题,创新设计场景模拟赛方式开展培训。创新师资培训模式。以“能讲、讲好”为目标,探索创新师资力量培训模式。每年举办师资培训班组织教师进行理论研讨,除集中讲授公共课和授课技巧课外,其余时间全部留给学员。将授课内容相近的学员编为一组,明确一个选题,展开研讨交流,集体完成选题的授课大纲和课件,然后各小组学员代表轮流汇报试讲,分别形成统一的课纲和课件,作为师资培训成果运用。创新“分时培训”模式。为解决同一单位同一时间干部集中培训的工学矛盾突出问题,将培训时间“化整为零”,学员固定、集中培训时间分段,一次一个主题进行短时集中培训,集中培训结束即返岗工作,期间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研讨,实现培训与工作两结合、两不误。例如,省总工会机关中青年干部赴北京大学培训班分为5次完成,组织小组、班级、机关交流共计31次,学员撰写心得体会余篇,切实达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的良好学习效果。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组工信息》专门推介省总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有关做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dlht.com/zcmbhl/14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