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难治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59872.html

作为一名基层负责组织、人事工作的青年干部,在这孕育希望的时节,来到兰德培训中心—中山培训基地参加市人才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这是一次教风严谨、学风严实的培训,七天时间,在人生长河中,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于我来说,这一段难忘且倍加珍惜的学习之旅,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乐、学有所获,现简谈几点体会。

年少时,最初对“广东”的印象,源于父辈口中的“刹广”,曾记得,“大人们”年末归家,往往会带回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这也勾起对“广东”的憧憬。至于广东有所中山大学,是在十年寒窗里渐渐知晓,也曾几度把“中山”作为求学的高远追求。

一周的学习之旅,每节课都留下深刻的感受。感受了兰德带班老师的亲和为人、周到服务;感受了卓鸥等老师们的大视野,让我们在世界大格局中,深刻理解了人才对乡村乃至整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感受了安丽萍老师对乡村旅游发展新见解,让我们在课堂上,也能知晓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理念。这些特别的课程,在耳畔经久回响,为我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二是深邃。每位老师都用其深邃的见解讲授精深的理论。广东省人社厅的李星炜老师讲授了《脱贫攻坚与推进实施乡村振兴》,用亲身经历精准分析了实施乡村振兴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和需要抓住的机遇,为我们抓好乡村振兴提供了方法路径。广东省委党校文小勇教授解读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会议精神,如何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提供了指导。

三是深远。老师们渊博的学识、雄辩的口才、熟练的教法,让每堂课,都意味深长。中山大学谭毅教授给我们全面深入解读了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更好地学懂弄通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提供了学习指南、实践指导。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张紧跟教授讲授的《农村人才培育和发展路径》,道出了农村人才流失的原因,也指出了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和发展的路径。

一是明学。“学习是最快的捷径”“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这些劝学之词,道出了“学不可以已”,必须“用心一也”。进入中山大学,听得大师们的教诲,徒增几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触,在各位教授面前,才觉着“自认为来自基层,也最熟悉基层”的想法是那般的肤浅。

二是明志。孙中山先生说过,“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作为基层干部,特别是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立志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就业、就学、产业、社保等民生事业作为“大事”。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也必须为民所用,时刻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增强公仆意识,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

三是明辩。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基层负责宣传工作,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保持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对社会上的错误思潮要敢于“亮剑”。要保持对权力的敬畏心,保持对群众的服务心,对党忠诚、与党同心,站稳立场、保持定力。

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作为基层年轻干部,要做好基层工作,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把基层作为成长的舞台,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做乡村振兴“答卷人”。

一是有心才有新。面对本职工作,要对工作有热心,对人民有诚心,对事业有忠心。只有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善于动脑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总结新的工作经验教训,才能使工作开拓创新;同时,还必须善于思考,乐于奉献,勇于拼搏,才能在基层工作中创造新的局面。

二是有公才有功。必须做到一心为公,利为公所谋,事为公所办,名为公所取,功为民所立。秉公办事,公平待人,甘为人民的公仆。遵守公共道德秩序,自觉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争做人民的贴心人。

三是有为才有位。首先立于“为”,多作为。要想在基层得到组织的支持和认可,得到群众的赞同和理解,也必须多作为。为官避事平生耻,有为就要有担当,我们要多思考当官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这类问题,让实干成为基层干部成长之路的通行证。

四是有劲才有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基层工作,面对新的环境和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我们必将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就必须树立信心,鼓足干劲,迎接新的挑战。不畏艰难困苦,鼓足勇气,敢于直面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工作才能有进展,事业也才能前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dlht.com/zcmbhl/14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