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和凝聚力是每个老板首要重视的问题,也是培训管理者每年培训计划的重点,更是培训工作做出成效的最优切入点,但中层管理培训在很多企业却始终难以做出见效,以至于造成一些偏见,培训没用浪费时间,有因必有果,造成这种偏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

1、培训没有找准需求点:真正的培训需求通常很隐晦,需要通过有准备的调研才能定义清楚,但很多时候由于任务紧时间短,这个环节经常会被忽视,大致凭感觉提出某个课题让培训机构出方案选老师,培训成败取决于有没有选好老师,老师讲得不错,学员满意了,培训就算成功了。这么做1-2次还好,久了管理层就会把培训当成可有可无的事情,因为这样的培训没有找到他们的痛点是什么,很难引起他们的重视,不能帮助他们获得管理能力的蜕变以及业务的提升,于是培训通常被当作了福利,可有可无。

2、培训方案的碎片化:培训课程的采购缺乏计划性,通常是哪个课程热采购哪个,哪个老师讲得好采购哪个,东拼西凑、不成系统,导致课程内容重复、逻辑矛盾、前后不一致,学员了解到的是来自不同老师的碎片化的拼图。认知指导行为,无法建构对管理的系统认知,也就无法指导行为的改变,管理能力的提升成了空谈。

3、培训没有做好宣传:培训宣传的重要性往往容易被忽视,训前要借力高层的力量引起大家的重视,训中要及时给学员反馈,训后仍需宣传培训带来的成效,反复宣传,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参与,否则培训容易难组织,导致培训工作止步不前边缘化。

4、培训没有和实践结合:很多企业组织培训听完课就结束了,训后没有与实践结合,这样的培训自然是很难产生价值的,虽然在一个不具备优良学习文化的企业里,做到与实践结合是很难的,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在设计每一次培训的时候要设计相关的实践任务,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宣传到位,慢慢引导大家形成习惯。改变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否则培训迟早会被边缘化,这也很难提升我们的职场价值。

5、培训没有持续化:多数企业的中层管理培训往往年中或年末举办几次,半年学1次再加上中间没有回顾,那么即使课堂上听得再热闹,这样的培训一定是没有用的。行为的改变需要时间,作为培训管理者我们要很明确培训只有持续化才能产生它的价值,所以将每一次培训做成为下一次培训的铺垫是我们应该提前预知和准备好的。

对于很多企业,中层管理培训行进到一半,有的也许才刚开始,这是企业向上发展,不可逾越的课题,我们要学会借鉴优秀企业的做法,少走弯路,真正把中层管理培训做出成效,那么那些优秀的企业到底做对了什么呢?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dlht.com/zcmbwh/14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