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怎样才能取得实效他用这个方法论来
“咱们校长就喜欢留痕,搞形式主义!”小孙老师气嘟嘟地跟我说。
“师资班培训都写学习心得,惯例了。”我说。
小孙说:“但是校长的出发点不对,他就是嘴上重视!”
我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孙说:“他要求提得太空泛了!每人交一篇心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还不明显?就是要收集材料嘛!写什么、怎么写、写多少字、什么时间交,统统不要求,可想而知,许多老师会从网上下载,随便改改糊弄一下。校长会一篇篇地看吗?他只要材料,不要实效!”
我心说:小伙子还是太年轻啊!看透不说破,才是好朋友。这话要是传到校长耳朵里,你们还能愉快地做朋友吗?
我有心看他是不是愤青,就问:“那你认为应该怎么搞?”
小孙说:“我觉得就应该裁缝打架,真(针)干!不光要报心得体会纸质材料,还要召开座谈交流会,听课评课也要跟上。”
看来,小孙还真不是撒气,而是有自己的思考。
小孙接着说:“心得体会要分三部分来写。第一部分概述6个专题的总体学习感受;第二部分突出重点,写自己感受最深的那个专题,着重写清楚学到了什么;第三部分写今后怎么把所学应用在教学上。字数不得少于,否则说不透。最多两天就要交稿,要不然,时间拖得越长,记忆就越模糊,写得越笼统。”
我问:“心得写好了,为什么还要座谈交流呢?”
小孙说:“写材料,有的是真想真写,有的是假想假写,搜篇范文洗个稿有屁用!把大家集中起来,轮流发言,人人过关。谈体会,一定要具体。具体到专题,具体到本人的收获。大家面对面谈,有没有认真听课,有没有认真总结,有没有联系实际,一听就听出来了。”
我越听越觉得有理,真是后生可畏啊!又问:“那为什么还要听课评课呢?”
小孙叹了口气,说:“写得再好看,说得再动听都不如做得到。我是这么想的,每个老师至少写一条具体行动,教导处统一印发,然后各个教研组开展集中听课评课,重点对照每个老师自己提出来的改进措施,看是不是做到了?有没有效果?或者为什么做不到?”
我心悦诚服。
有目标,爱思考,见行动,促改变。小孙给我这个老教师上了生动的一课!
同样一件事,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它,结果截然不同。有些人成长快,有些人老不进步,不是没有理由的啊!
1,看到不代表学到。我们每天看到的东西不可胜数,真正能入心入脑的却少之又少。
2,学到也不代表学会。浅尝辄止、走马观花是我们许多人学习当中的通病。
3,学会的唯一标准只能是用上。比如说敢教别人还能教懂别人;能改变自己,让自己不断升级迭代。
不由想起教员说过的一个很厉害的方法论:
“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
这句话看上去简单,做起来却千难万难。
1,不知道什么是具体的问题;
2,不喜欢思考具体的问题;
3,能力欠缺,不知道怎样具体地分析问题。
所以,只好含糊其词,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本次教研骨干培训,目的是通过培训,帮老师们切实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但是,有的授课者从这个目的出发,设计了有具体情境、生动案例的讲课方案,让老师们听得如痴如醉,深受启发;而有的却从理论到理论,悬在空中,讲得云山雾罩,让人望而生畏。
差别在于什么?授课人有没有具体地分析具体的问题。
知道参训教师具体的需求、实在的困惑,才能针对施策有的放矢;不知道老师们的真实水平和具体需求,讲课便脱离了实际,让人恹恹欲睡。
参训教师也是如此。
有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听课便很有针对性。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正面反面都有收获。
而有人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所以,忙着录音、拍照、记笔记,看上去很忙,但内里却得不到实在好处。只会说一句:我觉得某某讲得好,某某讲得不好。要问具体哪里好,哪里不好,那便说不出来了。
听课前,针对讲题,事先找出自己想解决的具体问题;听课中,聚焦在如何具体地分析这些具体问题;听课后,及时总结,联系自身实际,到课堂教学中去实践。
带着问题听课,跟上教授的思路,或赞同或反对或存疑,及时复盘总结,写下学后行动,带到课堂上去实践,再总结完善,再实践。
这样听课,便是具体地研究具体问题。
小孙具体地分析了“本次教师培训如何才能取得实效”这个具体问题,所以,他的收获必然超过许多人。
我相信,像小孙这样的老师终究会脱颖而出的!
关于教师培训,你有什么高见?欢迎留言探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dlht.com/zcmbzz/14810.html
- 上一篇文章: 卓朴集团年度第四场集体培训圆满结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